成语gang

纲举目张

纲举目张
纲举目张的意思
纲举目张的拼音:gāng jǔ mù zhāng
纲举目张的注音:ㄍㄤ ㄐㄩˇ ㄇㄨˋ ㄓㄤ
纲举目张的繁体字:綱舉目張
纲举目张的近义词:提纲挈领
纲举目张的反义词:本末倒置,千头万绪,经纬万端,盘根错节,轻重倒置
纲举目张的组合结构:abcd 连动式
纲举目张的详细解释: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郑玄《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补语、分句;比喻条理清楚。

例子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毛泽东《善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辨形“纲”,不能写作“钢”、“刚”。

歇后语 船头上撒网 —— 纲举目张

谜语 撒网 (谜底:纲举目张)

【释义】

纲,网的大绳。目,网的孔眼。“纲举目张”比喻能执其要领,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语本《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后亦用“纲举目张”比喻条理分明。

【典源】

#《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

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今无存者矣,皆不能用其民也。民之不用,赏罚不充也。汤、武因夏、商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管、商亦因齐、秦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民之用也有故,得其故,民无所不用。用民有,壹引其纪,万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为民纪纲者,何也?欲也,恶也。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辱害所以为罚,充也;荣利所以为赏,实也。赏罚皆有充实,则民无不用矣。

注解

[1]典故或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汉・郑玄〈诗谱序〉。

[2]纪:丝的头绪、条理。

[3]纲:维系网的粗绳。

[4]目:网的孔眼。

参考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汉・郑玄〈诗谱序〉(据《诗经・卷首》引)

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傍行而观之。此诗之大纲也。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于力则鲜,于思则寡,其诸君子亦有乐于是与!

【典故】

纲,是网上的大绳。目,则是网的孔眼。只要提起网上的纲绳,这样无数的网眼都会张开来,因此用来比喻如果能够抓住事情的关键,各个环节都能轻易带动。《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中,说明刑罚不如德化礼教,唯有善用后者,才是真正抓住治理人民的要领,也才能“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就是“纲举目张”的意思。后来“纲举目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能执其要领,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后亦用以比喻条理分明。

【书证】

    01.宋・张洪《朱子读书法・卷四・虚心涵泳》:“乍看极是繁碎,久之纯熟贯通,则纲举目张,有自然省力处。”

    02.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二・谈艺二・同父论曹瞒之非》:“纲举目张,蜀中已成磐石之势,安得谓蜀人慑操之威,必不拒守?”

    03.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一・里甲》:“其间大小相维,轻重相制,纲举目张,周详细密,无以加矣。”

【用法】

语义比喻能执其要领,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

类别用在“掌握要点”的表述上。

例句

做事要能把握重点,才能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先抓住问题的重点,就能纲举目张,其他细节自可迎刃而解。

语义比喻条理分明。

类别用在“整齐清楚”的表述上。

例句

这篇论文的内容架构完整,纲举目张,一览无遗。

这家公司的规画纲举目张,条理清楚,可以放心和他们合作。

运动会相关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有经验的老陈参与筹备工作,必可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Once the key linkis grasped; everything else falls into place.

網(あみ)の網を持ち上げさえすれば網の目はおのずから開(あ)いてくる

disposer avec clarté et logique(arranger avec ordre et méth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