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san

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的意思
三思而行的拼音:sān sī ér xíng
三思而行的注音:ㄙㄢ ㄙ ㄦˊ ㄒㄧㄥˊ
三思而行的近义词:行成于思,深思熟虑,郑重其事
三思而行的反义词:冒昧从事,草率从事,轻举妄动,不假思索
三思而行的组合结构:abcd 偏正式
三思而行的详细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宋 辛弃疾《哨遍》词:“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

正音“而”,读作“ér”,不能读作“ěr”;“行”,读作“xíng”,不能读作“háng”。

辨形“而”,不能写作“尔”。

辨析三思而行”和“深思熟虑”都有“反复地深入考虑”的意思。但“三思而行”重在反复考虑成熟后再去做;既有考虑的意思;也有做的意思;而“深思熟虑”重在考虑的深入和成熟;不包括做的意思。

歇后语 孔夫子出门 —— 三思而行

谜语 辞别姑母武则天 (谜底:三思而行)

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即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与不做。孔子都不赞同他的观点,认为只要再思就行,如果三思就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了。不过看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客观地分析问题。

【释义】

再三考虑,然后行动。比喻谨慎行事。语本《论语・公冶长》。

【典源】

《论语・公冶长》

而后行。闻之,曰:“,斯可矣。”

注解

[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公元前568),春秋鲁国大夫,季友之孙。宣公八年继襄仲执政,为人俭朴清廉,相传家中妇女都穿布衣,而没有人穿锦帛,马厩里的马都只喂食草料而不喂食粟米,至于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也都只讲求实用,而没有名贵的金石玉器。人们称其廉洁且忠诚,卒谥文。

[2]三思:考虑多次。此“三”未必实指。

[3]子:即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4]再:思考两次。

【典故】

季文子是鲁国的三家大夫之一,掌握著鲁国的实际政权。虽然他地位显赫,但平时的生活却十分节俭,据说他的家中没有人穿锦帛料子的衣服,都只穿布衣;马厩里的马也只喂食草料,不给牠们吃粟米,至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具也都只讲求实用,而不重视他们是否精美名贵。因此人们都说季文子是个既廉洁又忠诚的人。季文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做事十分谨慎,往往一件事要想了又想才能决定。季文子死后,有人对此传述。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就说:“再,斯可矣!”孔子认为季文子小心谨慎固然是优点,但太过小心以致犹豫不决,做事没有效率,反让优点变成缺点,所以孔子说:“一件事想两次就够了。”后来“三思而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谨慎行事。

【书证】

    01.宋・辛弃疾〈哨遍・池上主人〉词:“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

    02.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你也合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你如今年纪小哩,我与你慢慢的别寻个姻配。”

    03.《水浒传》第六七回:“林冲谏道:『兄长,人心难忖,三思而行。』”

    04.《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你且忍耐,此事须要三思而行。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倘或不了事,枉受了苦楚。”

    05.《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这十两银子,你做经纪的人,积趱不易,还要三思而行。”

【用法】

语义比喻谨慎行事。

类别用在“小心谨慎”的表述上。

例句

这件事太重要了,你必须三思而行

这事关系到妳的终身,怎能不三思而行

爸爸说小心不蚀本,要我们凡事三思而行

凡事三思而行,才能减低发生错误的机率。

此事不宜冒进,大家先平静下来,三思而行

结婚是终身大事,不可轻率,务必三思而行,以免后悔。

如今世道衰微,人心险恶,凡事要三思而行,才能趋吉免祸。

他是个莽汉,做事向来很冲动,不知如何才能要他三思而行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さんし)の上(うえ)実行する

erst wǎgen,dann wagen(erst denken,dann handeln)

во всяком деле нáдо трижды подумат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