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zhong

忠言逆耳

忠言逆耳
忠言逆耳的意思
忠言逆耳的拼音:zhōng yán nì ěr
忠言逆耳的注音:ㄓㄨㄥ ㄧㄢˊ ㄋㄧˋ ㄦˇ
忠言逆耳的近义词:良药苦口,持平之论
忠言逆耳的反义词:甜言蜜语,花言巧语
忠言逆耳的组合结构:abcd 主谓式
忠言逆耳的详细解释: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

例子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

辨形“忠”,不能写作“中”。

歇后语 虞公不听宫之奇劝阻 —— 忠言逆耳

谜语 最不爱听的好话 (谜底:忠言逆耳)

故事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占咸阳,进入秦宫,见美女如云,珍宝无数。他打算住在宫内享受,樊哙劝他以天下为重。刘邦不以为然。谋士张良说这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且忠言逆耳利于行。刘邦听从劝告退兵驻守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释义】

诚恳正直的规劝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良药苦口”、“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典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己疾也;忠言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孔子家语・卷四・六本》。

[2]已:停止、结束。

[3]拂:音,违逆不顺。

参考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孔子家语・卷四・六本》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典故】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因为饱受强邻秦国的威胁,加上国君无能,人心涣散,以致内忧外患交迫,随时都可能亡国。韩非身为韩国的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门下受业学习,希望能用一己之才,为国效力,挽救国势。他虽屡次上书劝谏韩王,却无法受到重用。于是他把满腔的抱负雄心,写成《韩非子》一书。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药,吃起来虽然觉得很苦,但是聪明的人却会勉强自己喝下它,因为知道吃下之后能够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话语,听起来让人很难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却会听从,因为知道采纳之后可以成就大业。后来“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诚恳正直的规劝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书证】

    01.汉・东方朔《七谏・沉江》:“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02.《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刘表列传・袁绍》:“配闻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便于行。”

    03.《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孙奋》:“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04.《元史・卷一六八・许国祯列传》:“世祖曰:『不听汝言,果困斯疾。』(许国祯)对曰:『良药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愿留意焉!』”

    05.明・徐?《杀狗记》第四出:“手足之亲两不和,忠言逆耳奈如何。”

    06.《黑籍冤魂》第一三回:“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

【用法】

语义形容诚恳正直的规劝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类别用在“良言刺耳”的表述上。

例句

我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同仁的批评,我虚心接受。

我知道这些话会惹你不快,但忠言逆耳,还望多加思量。

虽然忠言逆耳,但是为了公司好,该说的话我还是不得不说。

他本来就叛逆性强,更何况忠言逆耳,我看你这番话白说了。

Honest advice may be unpleasant to hear.

忠言耳(ちゅうげんみみ)に逆(さから)う

прáвда глазá колет(прямые словá режут слу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