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hua 查看: 6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有一语以包括之,曰:可恶罪。(鲁迅《而已集 可恶罪》)
正音:“语”,读作“yǔ”,不能读作“yù”。
辨形:“花”,不能写作“华”。
辨析:“花言巧语”和“甜言蜜语”;都可表示用动听的话骗人。但“花言巧语”着重于“花”;可以迷惑人;“甜言蜜语”着重于“甜”;由于动听而使人迷惑。
歇后语: 1. 说得口吐莲花现 —— 花言巧语
2. 骗得麻雀下地来 —— 花言巧语
谜语: 1. 彩云 (谜底:花言巧语)
2. 漂亮话 (谜底:花言巧语)
故事: 张生喜欢莺莺,他写一封情书托莺莺的丫鬟红娘偷偷带给莺莺。莺莺假装生气给张生回信,实际是暗中约他月下偷偷私会。红娘看出其中的破绽,故意装作不愿送信。崔莺莺只好花言巧语骗红娘给她送信。
形容虚假而动听的言语。语出《朱子语类・卷二○・论语・学而篇》。△“甜言蜜语”
或问“巧言令色,鲜矣仁”。曰:“只心在外,便是不仁也。不是别更有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只争一个为己、为人。且如“动容貌,正颜色”,是合当如此,何害于事。若做这模样务以悦人,则不可。或以巧言为言不诚。曰:“据所见,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弄笔端做文字者,便是。看做这般模样时,其心还在腔子里否?”
[1]某:自称语。此指朱熹(公元1130—1200),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晦庵、紫阳。宋婺源人,侨寓建州。累官宝文阁待制,卒谥文,后世尊称朱子或朱文公。其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
[2]举子:被荐举应试的士子。
《论语》里曾记载孔子的一段话:“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这不是仁的表现。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与学生讲解这段话时,解释说:“做任何事都要有诚心,没有诚心便是不仁。说话动听、和颜悦色,本来就应该这样,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为了取悦别人而不诚心的话,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释为说话不诚恳,朱熹告诉学生说:“依我之见,巧言是指虚假好听的话,今天有不少读书人舞文弄墨,妙笔生花,但写的尽是些言不及义的文章,就是所谓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语』。”朱熹用“花言巧语”来解释《论语》里的“巧言”二字,后来“花言巧语”就被用来形容虚假而动听的言语。
01.《朱子语类・卷二○・论语・学而篇》:“据某所见,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便是。”(源)
02.宋・无名氏〈失调名・月到中秋偏莹〉词:“谁花言巧语、胡厮胫。我只道、尔是照人孤眠,恼杀人,旧都名业镜。”
03.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谁听你花言巧语,我这里寻根拔树。”
04.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是你辱门败户先自歪,做的来漏虀搭菜,把花言巧语枉铺排。”
05.明・无名氏《白兔记》第一六出:“这是刘穷的骨血,过了三朝满月,你把花言巧语,哄那小厮,抱在手中,把他撇在荷花池内淹死了,绝其后患。”
06.《红楼梦》第六九回:“休信那妒妇花言巧语,外作贤良,内藏奸狡。”
语义形容虚假而动听的言语。
类别用在“言语动听”的表述上。
①金光党利用人性贪的弱点,花言巧语骗走许多人毕生的积蓄。
②经过上次的教训,她深刻地体认到花言巧语的男人是不可靠的。
③父母亲总是叮咛女儿交男朋友要小心,不要被花言巧语给迷惑了。
④只要朋友一问起为什么结婚,她总是笑著说是被老公的花言巧语给骗的。
⑤妈妈误信了商人的花言巧语,买下一件两仟元的上衣,结果才洗一次就缩水了。
同义“花言巧语”及“甜言蜜语”都指动听的话。
异义“花言巧语”具虚伪义,适用对象较广;“甜言蜜语”较中性,多用于描述爱情的场合。
花言巧语 | 甜言蜜语 | 例句 |
---|---|---|
❌ | ✅ | 她就这样被他的甜言蜜语说动了,终于点头答应了婚事。 |
✅ | ❌ | 金光党利用人性贪的弱点,花言巧语骗走许多人毕生的积蓄。 |
deceiving words
美辞麗句(びじれいく),甘言(かんげん)。甘言を弄(ろう)する,美辞麗句を並(なら)べる,うまいことを言う
paroles flatteuses,spécieuses(flatterie)
honigsüβe Worte im Mund führen(jm Honig um den Mund schmieren)
пышные словá(говорить медóвые слов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