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ong

同归于尽

栏目:tong 查看: 1

同归于尽的意思,下面是同归于尽的详情
  • 同归于尽的拼音:  tóng guī yú jìn
  • 同归于尽的注音:  ㄊㄨㄥˊ ㄍㄨㄟ ㄩˊ ㄐㄧㄣˋ
  • 同归于尽的繁体字:  同歸於盡
  • 同归于尽的近义词:  玉石俱焚
  • 同归于尽反义词:  贪生怕死
  • 同归于尽的组合结构:  abcd 补充式
  •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

    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只图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艰难,弄到后来,不是同归于尽吗?(清・姬文《市声》第十四回)

    正音“尽”,读作“jìn”,不能读作“jīn”。

    辨形“尽”,不能写作“劲”。

    辨析同归于尽”与“玉石俱焚”区别在于:①“同归于尽”只是强调两者同时死亡或毁灭;没有贵贱、好坏之分;而“玉石俱焚”是强调好的和坏的;或贵重的与贫贱的一样死亡或毁坏。②“同归于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玉石俱焚”一般用于物。

    歇后语 1. 稻草人救火 —— 同归于尽
    2. 原子弹打飞机 —— 同归于尽
    3. 竹虫咬断竹根 —— 同归于尽

    谜语 原子弹打飞机 (谜底:同归于尽)

    【释义】

    一同毁灭或死亡。语出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玉石俱焚”

    【典源】

    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据《全唐文・卷三九三・独孤及》引)

    昨日经过,遽成畴昔,何变化之速,乃至于是!视不及瞬,言不及息,呜呼元君,今已返于机。同归于尽,岂不知前后相哀,不为叹。公齿发未老,官途方半,相视而笑,冀前路各有所展。岂图间阔数日,而死生间之。

    注解

    [1]彭祖:古长寿之人,相传活了八百岁。

    [2]殇子:未成年而死之人。

    [3]达生者:通达生命的人。

    【典故】

    独孤及(公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唐代散文家。独孤及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以儒家典籍为治学方向,长于议论,强调立范诫世,不以词藻华丽取胜。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独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举了彭祖与殇子为例。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殇子则是未成年而死之人,两人活著的时间虽然差距甚大,最后却都必须归于死亡。因此在通达生命的智者看来,死亡不过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不需要为此感到叹息。后来“同归于尽”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一同毁灭或死亡。

    【书证】

      01.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夫彭祖、殇子同归于尽,岂不知前后相哀,达生者不为叹。”(源)

      02.《列子・天瑞》唐・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03.宋・刘挚〈乞令苏轼依旧样详定役法奏〉:“此议之所以同归于尽,一人曰可皆曰可,一人曰是皆曰是,信如此又何以议为哉?”

      04.《崇祯本金瓶梅》第一回:“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到头来同归于尽,著甚要紧!”

      05.《通俗常言疏证・死丧・同归于尽》引《病玉缘剧》:“倘有一毫防备不周,势必同归于尽。”

    【用法】

    语义比喻一同毁灭或死亡。

    类别用在“一起灭亡”的表述上。

    例句

    他很气愤地说要与仇人同归于尽

    他身绑炸弹,准备冲入敌营,和敌人同归于尽

    你要冷静下来,贸然行动只会和对方同归于尽

    歹徒手握著炸弹的遥控器,威胁警方要和人质同归于尽

    我军唯恐遭到同归于尽式的爆炸攻击,所有人员都提高警备。

    那位战士身上绑满炸弹,然后驾车冲入敌营,与敌军同归于尽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争斗,最后竟落得同归于尽的下场。

    同归于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一定要活下去,和对方周旋到底。

    我军已经抱定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绝对不会让敌人越雷池一步。

    perish together

    もろともに滅(ほろ)びる

    périr tous ensemble

    gemeinsam zugrunde gehen(zusammen untergehen)

    погибнуть вместе(найти общий конец)

展开全文
上一组:同源共流
下一组:同日而道
输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