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yan

言不由中

栏目:yan 查看: 1

言不由中的意思,下面是言不由中的详情
  • 言不由中的拼音:  yán bù yóu zhōng
  • 言不由中的注音:  ㄧㄢˊ ㄅㄨˋ ㄧㄡˊ ㄓㄨㄥ
  • 言不由中的近义词:  言不由衷
  • 言不由中的组合结构:  abcd 主谓式
  • 见“言不由衷”。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口不一致。

    【释义】

    犹“言不由衷”。见“言不由衷”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言不由衷”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诚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软弱,王室政权完全掌握在诸侯国的郑武公和其子郑庄公手里。对于这样的情况,周平王常常觉得不安,所以想将部分权力转移到虢公手上。郑庄公得知后,前往质问,周平王慑于庄公的气势,只好赶紧否认,并且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诚信。但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便真地将政权移转到虢公手里。郑庄公大为愤怒,于是强夺了周朝两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报复。周、郑两国从此交恶。史家对这件事的评论是:如果承诺不是发自于内心,即使强留人质作为抵押,仍然无法保证彼此能信守约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循礼法,即使没有任何抵押物,也不会破坏盟约。后来“言不由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今则多泛指心口不一,虚应敷衍。

    【书证】

      01.《宋史・卷三八○・何铸列传》:“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中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

      02.《聊斋志异・卷一○・贾奉雉》:“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展开全文
上一组:研经铸史
下一组:烟花风月
输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