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yi

倚马可待

栏目:yi 查看: 1

倚马可待的意思,下面是倚马可待的详情
  • 倚马可待的拼音:  yǐ mǎ kě dài
  • 倚马可待的注音:  ㄧˇ ㄇㄚˇ ㄎㄜˇ ㄉㄞˋ
  • 倚马可待的繁体字:  倚馬可待
  • 倚马可待的近义词:  一挥而就,七步成诗,下笔千言,援笔立就,笔翰如流,意到笔随,倚马七纸
  • 倚马可待反义词:  江郎才尽,搜索枯肠,呕心沥血
  • 倚马可待的组合结构:  abcd 偏正式
  •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文章写得快。

    例子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故事 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

    【释义】

    东晋桓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依靠在马前草拟一篇告示,袁虎不一会儿即写满七张纸,而且文情并茂。#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典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北征,时从,被责免官。,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闲得利。”

    注解

    [1]典故或见于《魏志》。

    [2]桓宣武:桓温(公元312—373),字元子,东晋龙亢(今安徽省壤远县西北)人。初拜驸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马,与前燕慕容垂战于枋头,大败而还。后废废帝,立简文帝,阴谋篡夺,威势显赫,未果而卒。谥宣武侯。

    [3]袁虎:袁宏(公元328—376),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为桓温记室,太元初,官东阳太守。有《后汉纪》、《竹林名士传》等。

    [4]会须:恰逢需要。

    [5]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书,可用于上书、告示、征讨檄文、军队捷报等。

    [6]辍笔:停笔。辍,音 chuò

    [7]俄:须臾、片刻,音é

    参考

    《魏志》(据《雕玉集・卷一二・聪慧》引)

    元瑜姓阮,名瑀,字元瑜,魏时陈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时韩遂据陇,集众起谋。曹操时因出行,使瑜马上作书,欲与韩遂,瑜马上具草,顿笔即成,以示曹公。公索笔欲改之,卒无下笔之处也。

    另可参考:《典略》(据《艺文类聚・卷五八・杂文部四・书》引)

    【典故】

    东晋时的袁虎颇富文才。晋废帝太和四年,大将军桓温领兵北伐鲜卑,急须草拟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随行的袁虎倚在战马前立即起草。不一会儿,袁虎就写满了七张纸,而且写得文情并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有此事。后来这故事被浓缩成“倚马可待”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其实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经担任曹操的的书记官。《魏志》载汉献帝建安七年,韩遂在陇地一带作乱,曹操准备带兵征讨,大军出发之际,他突然觉得应该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敌营,于是将这项任务交给阮瑀。阮瑀骑在马上,只花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过写好的文稿,拿起笔想要修改,但看来看去却找不出下笔之处。

    【书证】

      01.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02.宋・欧阳澈〈送吴教授〉诗:“万言倚马亦可待?睥睨谪仙当并驰。”

      03.《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八岁即能属文,十岁便娴诗律,下笔数千言,倚马可待。”

      04.《醉醒石》第六回:“(李微)少年博学,诗词书翰,无有不工。真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05.《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

    【用法】

    语义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褒义。

    类别用在“文思敏捷”的表述上。

    例句

    要有倚马可待的文才,不能只靠天分,必须累积大量的知识与见闻。

    他的学养本佳,原有倚马可待之才,今天让他即席演讲,满座风生,果然精采绝伦。

    古时读书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驰沙场能英勇杀敌,撰作诗文则倚马可待,足为我们的典范。

    他有洞察世情的锐利眼光与倚马可待的才思,多年来每天都在报上发表社论,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展开全文
上一组:一马不跨两鞍
下一组:一傅众咻
输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