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yi 查看: 7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正音:“怨”,读作“yuàn”,不能读作“yuān”。
辨形:“怨”,不能写作“冤”。
故事: 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语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或曰:「以 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以德报 。」
[1]典故或见于《老子》第六三章、《尸子》。
[2]德:恩泽、恩惠。
[3]以直报怨:用正直之道回报怨仇。见“以直报怨”。
[4]以德报德:别人用恩惠待我,我也同样的用恩惠回报他。见“以德报德”。
■《老子》第六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尸子》(据《太平御览・卷四○・地部五・太行山》引)
夫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
《论语》一书是由孔门弟子记录而成,内容是孔子自述或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间相互问答的话。〈宪问〉篇中有一段论述谢恩报怨的方法。有人问孔子:用恩惠来回报仇恨,你觉得怎么样?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来回报仇恨,那用什么来回报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对待仇人,除非别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样的用恩惠回报他。此外,在《礼记・表记》中也记载了孔子曾经说过的话:“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及“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这些话也是在讨论谢恩报怨的方法。“以德报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表示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
01.《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源)
02.《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郭解》:“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03.《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及成人……每欲以德报怨。常谓:『忠孝信义,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也。』”
04.《周书・卷三七・韩褒列传》:“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05.《宋史・卷三九六・史浩列传》:“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
06.《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伯,你平日常讲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怎的此时自己,又以德报怨起来?”
语义表示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
类别用在“宽厚待人”的表述上。
①他的以德报怨,使歹徒深受感动,悔不当初。
②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③他年纪虽轻,却能不计前嫌地以德报怨,令人十分钦佩。
④面对这种十恶不赦的罪人,你居然还想以德报怨,真是匪夷所思!
⑤你们两家吵了这么多年,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何不彼此以德报怨,将往事一笔勾消?
⑥我们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他们亟需帮助时雪中送炭,终于赢得世界各国同声喝采。
repay injury with kindness
徳(とく)をもって恨(うら)みに報(むく)いる
rendre le bien pour le mal
платить добром за зл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