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yi 查看: 11
逸:安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出处:东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鲁迅《花边文学 再论重译》)
正音:“逸”,读作“yì”,不能读作“yí”。
辨形:“逸”,不能写作“益”。
歇后语: 钢筋水泥盖鸡窝 —— 一劳永逸
谜语: 最有效率的劳动 (谜底: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之“一”,典源作“壹”。“壹”同“一”。经过一次的劳苦,就能获得永久的安逸。语本汉・扬雄〈谏勿许单于朝疏〉。
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不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至本始之初,匈奴有桀心,欲掠乌孙,侵公主,乃发五将之师十五万骑猎其南,而长罗侯以乌孙五万骑震其西,皆至质而还。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汉兵若雷风耳。虽空行空反,尚诛两将军。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1]佚:通“逸”。
[2]𫏐费:短时间的花费、费心。𫏐,音zhàn,同“暂”。
汉哀帝建平年间,匈奴首领单于上书,表示愿意向汉朝进见、进贡。当时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们就说,以前在宣帝、元帝时,单于进见,国家就发生了变故。皇上陷于两难,与公卿们研商后,决定不允许匈奴进见。这时,扬雄上书谏言,内容是说:单于上书请求进见,而国家却不允许,与匈奴之间的仇怨就会从此开始。因而列举了秦朝以来对于匈奴问题的处理,总是花费了许多心力、财力和物力,才得以解决。并不是前朝乐于花费大量的资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为如果不经过一次的劳苦,就无法得到安逸;不花费短暂的财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宁。而匈奴一直是中国历来最大的问题,前朝一向很重视,所以现在也不应该轻视。既然匈奴愿意进见,就不应当拒绝,才能在祸乱发生之前,给予适当的处理,以遏阻边境战乱的发生。后来“一劳永逸”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经过一次的劳苦,就能获得永久的安逸。
01.《齐民要术・卷三・种苜蓿》:“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
02.《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斫后复生,不劳更种,所谓一劳永逸。”
03.《魏书・卷五一・皮豹子列传》:“卿等表求来年筑城,岂不更劳兵将?孰若因今兵势,即令就之,一劳永逸,事不再举也。”
04.唐・杜牧〈贺平党项表〉:“是以不暂费者不久宁,不一劳者不永逸。”
05.唐・陆贽〈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卿等宜递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携。……一劳永逸,固不合辞。”
06.《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看你枉做了个男子汉,这些事没有决断,如何做得大官?我有个捷径法儿在此,到也一劳永逸。”
07.《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到底与其聘到别家,万一弄得有始无终,莫如娶到我家,转觉可期一劳永逸。”
08.《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如果可以一劳永逸,何不另酬一笔款项,把百姓迁徙出去呢?”
语义经过一次的劳苦,就能获得永久的安逸。
类别用在“一举即成”的表述上。
①任何工程的基础都要建得牢固,才能一劳永逸。
②把屋顶重新翻修,才是防止漏水一劳永逸的方法。
③别以为我们今天的妥协,就可以将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
④为了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土石流的灾患,我们决定迁村。
⑤这问题不宜如此拖拖拉拉,得想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才行。
⑥不去固根保本,一味抢短线,求近利,怎会是一劳永逸的良策?
⑦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当地的水患,只有在沿河筑起一道高堤这个方法了。
⑧考进了公家机构,并不等于一劳永逸,你还得不断地进修,提升自我。
get sb. done once ad for all
一度(いちど)苦労(くろう)すれば長(なが)く楽(らく)ができる
s'assurer une tranquilité durable(une fois pour toutes)
etwas ein für allemal erledigen
раз потрудиться,чтобы век не знать забо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