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曲山大庙。位于梓潼城北10千米的川陕公路边,距离绵阳市49千米,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朝初年,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2、郪江古镇。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位于绵阳市三台县,沿公路北距三台县城潼川镇45千米。郪江镇在春秋战国时为诸侯国郪国王城所在地,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战国时代郪王城和传说的郪王墓,遍及全镇的汉代至两晋时期的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宋时代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街道、寺庙和石桥,反映了郪江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郪江镇现保留了很多完好的历年来的来自闽,粤,赣的客家人留下不少的会馆建筑遗迹,同时也保留了很多完整的民居,体现出了川西北的历代民居风貌,形成了四川省内完好古建筑群。1992年,郪江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3、越王楼。从1989年由绵阳市政府决定重建,到2011年第一期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历经23年。规划设计稿先后修改了18次,设计抗震强度7.5级。越王楼占地面积84.2亩,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越王楼大小柱头162根,斗拱4636个。体量之大,位居中国四大名楼之首。越王楼1至5层是阁,10至13层是楼,15层是亭,顶端宝顶似塔。第2层南北两方向是殿,各层有外廓,集阁、楼、亭、殿、廊、塔于一体,体现造型之奇特。越王楼各层楼室外挂的宫灯总数199盏,夜景大小灯具10.26万盏,其中瓦块灯逾10万盏。主楼正南面的石梯步共139步,分别宽18米和3.9米。
4、碧水寺。又名滴水寺,座落在市区北部龟山西麓涪江东岸崖壁,是一处殿堂楼阁与园林结合的风景点,即碧水寺滨江公园。碧水寺石刻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碧水寺为一座寺庙,最早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曾多次被毁和重建,但规模均很小。临江修建了“环秀楼”,在明、清时系绵州城的标志性建筑,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扩宽街道被拆除)。1986年开始新建的碧水寺滨江公园,以古碧水寺为中心,沿涪江东岸崖壁向南北延伸约1000米,公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
绵阳旅游攻略(绵阳旅游攻略三天游)
2006-2021 www.zbqzw.com 前瞻网(雨后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