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两汉 查看: 97
摘自《汉书·传·司马迁传》
解释:加强自身修养是智慧的象征;乐于施舍是仁德的开端;取舍得当是道义的表现;正确对待耻辱是判断勇敢的标准;树立好的名声是品行的最高准则。
原文摘要:
己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忄朁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修身养性
详细解释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意思其实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头治心,多读修身教科书。”参阅《礼记·大学》。
(1).树立名声。《史记·伯夷列传》:“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汝若事君尽忠,立名千载,吾死不恨焉。” 清 龙启瑞 《宋伯姬论》:“有闻而慕之者,将残身以立名。”
(2).命名;建立名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盖羣论立名,始于兹矣。” 章炳麟 《文学说例》:“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 虞 夏 以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