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汉的诗句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泰山之高

时间:2022-09-18 两汉 查看: 94

摘自《淮南子·俶真训》

解释:眼睛能看到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但是)耳朵听不见雷霆的震响;耳朵善于听玉石相击的清脆声音,(但是)眼睛看不见巍峨高耸的太山。

原文摘要:
五藏无蔚气,祸福弗能挠滑,非誉弗能尘垢,故能致其极。非有其世,孰能济焉?有其人,不遇其时,身犹不能脱,又况无道乎!且人之情,耳目应感动,心志知忧乐,手足之疾痒,辟寒暑,所以与物接也。蜂虿螫指而神不能檐,蚊虻肤而知不能平,夫忧患之来,撄人心也,非直蜂虿之螫毒而蚊虻之惨怛也,而欲静漠虚无,奈之何哉!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泰山之高,何则?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也。今万物之来,擢拔吾性,攓取吾情,有若泉源,虽欲勿禀,其可得邪?今夫树木者,灌以瀿水,畴以肥壤,一人养之,十人拔之,则必无余孽,又况与一国同伐之哉!虽欲久生,岂可得乎?今盆水在庭,清之终日,未能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而不能察方员。人神易浊而难清,犹盆水之类也,况一世而挠滑

注释参考

秋毫之末

秋日禽兽毛的末端。比喻极为微细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朱熹 集注:“毛至秋而末鋭,小而难见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祝玉成牙画》:“画事入微,渺如秋毫之末。”亦作“ 秋豪之末 ”。《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 太山 为小。”

成语解释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秋毫之末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闻雷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 裴松之 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 备 因谓 操 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勉从虎穴暂趋身,説破英雄惊sha1-1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玉石

玉石 (yùshí) 玉与石。比喻好与坏、贤与愚 jade and stone 玉石俱焚 未经雕琢之玉 uncarved jade 纵饶玉石何人攻 美石 jade;gem

不见

不见 (bùjiàn) 不曾相见 do not see;do not meet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见不着;丢失 be lost;be missing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泰山

泰山 (Tài Shān) 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Mount Taishan 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a person of distinction;a thing of sreat weight or import 有眼不识泰山 妻父的代称 father-in-law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展开全文
上一篇: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下一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输入字:
相关知识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_摘自《礼记·礼运》解释: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之源。原文摘要: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_摘自《礼记·学记》解释: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习缝制皮衣;好的射手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会用竹条编制器具。比喻学习一定要由浅入深。原文摘要:之;不善学者,师勤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_摘自《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解释:当面奉承的人往往不忠实;掩饰面目的人往往没有真情。原文摘要:以亲,货贿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誉征利,而依隐於物,曰贪鄙者

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_摘自《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解释:更多地考虑自己私利的人没有道义可讲;说大话的人很少能实践诺言。原文摘要:利,而依隐於物,曰贪鄙者也。质不断,辞不至;少其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_摘自《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解释: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辨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原文摘要: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_摘自《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解释: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原文摘要: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_摘自《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解释:得到贤能之士治国理政,则国家就安定存在,失去贤能之士的辅政,则国家就有危亡之虞。原文摘要: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纣杀王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_摘自《论衡·卷二十五·解除篇》解释:没落的时代喜好相信鬼魅,愚蠢的人们喜好祈求福分。原文摘要:法,缘古逐疫之礼也。昔颛顼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为虐鬼,一

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_摘自《论衡·卷十二·程材篇》解释:宰牛的刀可以杀鸡,杀鸡的刀难以宰牛。原文摘要:治本,文吏理末,道本与事末比,定尊卑之高下,可得程矣。尧以俊德,致黎民雍。孔子曰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_摘自《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解释:人有优点,也必有缺点;人的技能有巧的一面,也必然有笨拙的一面。原文摘要:则精有所尽索。著作之人,书言通奇,其材已极,其知已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