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汉的诗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时间:2022-09-18 两汉 查看: 84

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性,养性。
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简评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展开全文
上一篇: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下一篇: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输入字:
相关知识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_摘自《礼记·礼运》解释: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之源。原文摘要: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_摘自《礼记·学记》解释: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习缝制皮衣;好的射手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会用竹条编制器具。比喻学习一定要由浅入深。原文摘要:之;不善学者,师勤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_摘自《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解释:当面奉承的人往往不忠实;掩饰面目的人往往没有真情。原文摘要:以亲,货贿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誉征利,而依隐於物,曰贪鄙者

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_摘自《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解释:更多地考虑自己私利的人没有道义可讲;说大话的人很少能实践诺言。原文摘要:利,而依隐於物,曰贪鄙者也。质不断,辞不至;少其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_摘自《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解释: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辨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原文摘要: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_摘自《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解释: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原文摘要: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_摘自《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解释:得到贤能之士治国理政,则国家就安定存在,失去贤能之士的辅政,则国家就有危亡之虞。原文摘要: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纣杀王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_摘自《论衡·卷二十五·解除篇》解释:没落的时代喜好相信鬼魅,愚蠢的人们喜好祈求福分。原文摘要:法,缘古逐疫之礼也。昔颛顼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为虐鬼,一

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_摘自《论衡·卷十二·程材篇》解释:宰牛的刀可以杀鸡,杀鸡的刀难以宰牛。原文摘要:治本,文吏理末,道本与事末比,定尊卑之高下,可得程矣。尧以俊德,致黎民雍。孔子曰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_摘自《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解释:人有优点,也必有缺点;人的技能有巧的一面,也必然有笨拙的一面。原文摘要:则精有所尽索。著作之人,书言通奇,其材已极,其知已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