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汉的诗句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时间:2022-09-18 两汉 查看: 99   作者:佚名

出自汉朝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回车驾言迈,
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
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
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
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
荣名以为宝。

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一。
驾言迈:犹言驾而行。
茫茫:草木广盛貌。
焉得:怎能。以上四句是说茫茫绿原都是新草代替了衰草。一路所见种种事物也都是新的代替了旧的,和自己所记得的不一样了,一切变化是这样地快,人又怎能是例外呢?
立身:指立德立功立言等各种事业的建树。
苦:患。以上二句是说各物的荣盛时期都有一定,过时就衰了。人生的盛年也是有限的,所以立身必须及时,否则徒遗悔恨。
物化:死亡。末二句是说人的形体很快地就化为异物,只有荣名可以传到身后,所以是可宝贵的。

赏析

这一篇是自警自励的诗。诗人久客还乡,一路看到种种事物今昔不同,由新故盛衰的变化想到人生短暂,又想到正因为人生短就该及时努力,建功立业,谋取不朽的荣名。


此诗含义为何,佳处为何,要理解正确,关键在于对篇末“荣名”二字的解诂。
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又一说则谓荣名为荣禄和声名。由前说,
结二句之意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由后说,则其意变为:人生苦短,不
如早取荣禄声名,及时行乐显身。二说之境界高下,颇有不同。贪按荣各一词,古
籍屡见。如《战国策·齐策》:“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
名。”《淮南子·修务训》:“死有遗业,生有荣名。”其均为令誉美名之义甚明。

疑义既释,则诗意及结构自明。诗以景物起兴,抒人生感喟。回车远行,长路
漫漫,回望但见旷野茫茫,阵阵东风吹动百草。这情景,使行旅无已,不知税驾何
处的诗人思绪万千,故以下作句,二句一层,反复剀陈而转转入深。“所遇”二句
由景入情,是一篇枢纽。因见百草凄凄,遂感冬去春来,往岁的“故物”已触目尽
非,那么新年的自和,又怎能不匆匆向老呢?这是第一层感触。人生固已如同草木,
那么一生又应该如何度过呢?“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立身J”,应上句
“盛衰”观之,其义甚广,当指生计、名位、道德、事业,一切卓然自立的凭借而
言。诗人说,在短促的人生途中,应不失时机地产身显荣。这是诗人的进一层思考。
但是转而又想:“人和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即使及早立身,也不能如金石之永
固,立身云云,不也属虚妄?这是诗人的第三层想头。那么什么才是起初的呢?只
有荣名--令誉美名,当人的身躯归化于自然之时,如果能留下一点美名为人们所
怀念,那末也许就不虚此生了吧。终于诗人从反复的思考中,得出了这一条参悟。
当汉末社会的风风雨雨,将下层的士子们恣意播弄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生命的
真谛进行思索。有的高唱“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表现出争竞人世的奋亢;有的则低吟“服食求
神仙,多为民误。不如馀美酒,被服纨与素”(同上《驱车上东门》),显示为及
时行乐的颓唐。而这位愿以荣名为宝的诗人,则发而为洁身自好的操修。虽然他同
样摆脱不了为生命之谜而苦恼的世纪性的烦愁,然而相比之下,其思致要深刻一些,
格调也似乎更高一点。

显然,这是一乎哲理性的杂诗,但读来却非但不觉枯索,反感到富于情韵。这
一方面固然因为他的思索切近生活,自然可亲,与后来玄言诗之过度抽象异趣,由
四个层次的思索中,能感到诗人由抑而扬,由扬又以抑,再抑而再扬的感情节奏变
化。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位诗人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诗歌之境
主于美的道理,在景物的营构,情景的交融上,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新境地。诗的
前四句,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妨以之与《诗经》中相近的写法作一比较。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黍离》是《诗经》的名篇。如果不囿于先儒附会的周大夫宗国之思的教
化说,不难看出亦为行人所作。以本诗与之相比,虽然由景物起兴而抒内心忧苦的
机杼略近,但构景状情的笔法则有异。《黍离》三用叠词“离离”、“靡靡”、“
摇摇”,以自然的音声来传达情思,加强气氛,是《诗经》作为上古诗歌的典型的
朴素而有效的手法。而本诗则显得较多匠心的营造。“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迈”、“悠悠”、“茫茫”、“摇”,叠词与单字
交叠使用,同样渲染了苍茫凄清的气氛,然而不但音声历落,且由一点--“车”,
衍为一线--“长道”,更衍为整个的面--“四顾”旷野。然后再由苍茫旷远之
景中落到一物“草”上,一个“摇”字,不仅生动地状现了风动百草之形,且传达
了风中春草之神,而细味之,更蕴含了诗人那思神摇曳的心态。比起《黍离》之“
中心摇摇”来,本诗之“摇”字已颇具锻炼之功,无怪乎前人评论这个摇字为“初
见峥嵘”。这种构景与炼字的进展与前折“所遇”二句的布局上的枢纽作用,已微
逗文人诗的特征。唐皎然《诗式·十九首》云:“《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
始见作用之功。”(作用即艺术构思),可称慧眼别具;而本诗,对于我们理解皎
然这一诗史论析,正是一个好例。

皎然所说“初见作用之功”很有意思,这又指出了《古诗十九首》之艺术构思
尚属于草创阶段。本诗前四句的景象营构与锻炼,其实仍与《黍离》较近,而与后
来六朝唐代诗人比较起来,显然是要简单得多,也自然得多。如陆云《答张博士然》:“行迈越长川,飘摇冒风尘。通波激枉渚,悲风薄丘榛。”机杼亦近,但刻炼更甚,而流畅不若。如果说《十首诗》是“秀才说家常话”(谢榛《四溟诗话》),那末陆云则显为秀才本色了。由《黍离》到本诗,再到陆云上诗,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足迹,而本诗适为中介。所以陆士雍《古诗镜·总论》说“《十九首》谓之《风》馀,谓之诗母”。

对于人生目的意义之初步的朦胧的哲理思考,对于诗歌之文学本质的初步的胧
的觉醒。这两个“初步”,也许就是本诗乃至《古诗十九首》整组诗歌,那永久的
艺术魅力之所在。

(赵昌平)
展开全文
上一篇: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
下一篇: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输入字:
相关知识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_摘自《礼记·礼运》解释: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之源。原文摘要: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_摘自《礼记·学记》解释: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习缝制皮衣;好的射手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会用竹条编制器具。比喻学习一定要由浅入深。原文摘要:之;不善学者,师勤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_摘自《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解释:当面奉承的人往往不忠实;掩饰面目的人往往没有真情。原文摘要:以亲,货贿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誉征利,而依隐於物,曰贪鄙者

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_摘自《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解释:更多地考虑自己私利的人没有道义可讲;说大话的人很少能实践诺言。原文摘要:利,而依隐於物,曰贪鄙者也。质不断,辞不至;少其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_摘自《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解释: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辨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原文摘要: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_摘自《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解释: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原文摘要: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_摘自《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解释:得到贤能之士治国理政,则国家就安定存在,失去贤能之士的辅政,则国家就有危亡之虞。原文摘要: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纣杀王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_摘自《论衡·卷二十五·解除篇》解释:没落的时代喜好相信鬼魅,愚蠢的人们喜好祈求福分。原文摘要:法,缘古逐疫之礼也。昔颛顼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为虐鬼,一

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_摘自《论衡·卷十二·程材篇》解释:宰牛的刀可以杀鸡,杀鸡的刀难以宰牛。原文摘要:治本,文吏理末,道本与事末比,定尊卑之高下,可得程矣。尧以俊德,致黎民雍。孔子曰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_摘自《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解释:人有优点,也必有缺点;人的技能有巧的一面,也必然有笨拙的一面。原文摘要:则精有所尽索。著作之人,书言通奇,其材已极,其知已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