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在“康熙”这一年号下,统治中国60多年,并成为17世纪的伟大人物。同时康熙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一位精细的管理者,一位渊博的学者。然而他身后的皇子即位一事却变成了千古之谜。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大陆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但因为此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雍正是否篡位。西方1725年最早出版完整英文版康熙遗诏,由康熙身边传教士马国贤于1721/22年带回,途经伦敦出版。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可是,十改于只是小说里的说法,真正让史学家怀疑雍正继位过程的,是其他历史记载。
遗诏内容如下:“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汉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祯,于雍正元年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1688~1755),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就在西征战事在谈判议和进程中,胤祯即将班师回朝之际,康熙突然病逝,留给后世一个千古之谜,究竟他是打算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祯,还是四阿哥胤禛,还是去世突然,未能留下传位凭据,被四阿哥勾结隆科多抢占先机,但史学界还没有统一意见。由于现存的康熙遗诏是康熙身故后由雍正和隆科多拟出,再由翰林院修改而成,并非康熙真迹,所以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而支持雍正篡位说的学者认为:
第一,十四阿哥胤祯是康熙晚年最受重用,也是唯一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皇子,相比胤祯的三年西征和存留的300多封个人奏折,四阿哥只是审理了两桩案子,仅留下和他人联名的几封奏折而已。康熙任用胤祯做为西征统帅,掌握军权,并在密折上嘱咐他要获取人心,是为了让他树立威信服众和对他的加意培养和考验,是属意他为储君(或者说是候选人之一)的表现,而胤祯西征中的表现从奏折中来看,综合上是十分令康熙满意的,也就是说他是通过了考验的。
第二, 雍正朝早年一直流传的是隆科多一人承诏的说法,在雍正七年,雍正的所有政敌整治完毕之后,才首次官方提出当年是七个皇子和隆科多一起聆听康熙遗言,这八人中三人已经被整死,二人终身圈禁,二人被连连整治(当年的中立派皇七子和皇十二子),噤若寒蝉,且大局已定,不可能再公然表示什么。一人是雍正宠臣皇十三子。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质疑"八人面谕说"。
第三,康熙宫廷里有不少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在信件和著作里提及过不少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或正确或错误的细节,但也没有一个人提过"八人面谕说", 反倒是有人提起隆科多一人承诏。雍正元年七月传教士严嘉乐的信件(收录在《中国来信》一书)中写道:胤禛登基后,皇十四子奉召进京后,提出要看先帝遗嘱,企图剥夺皇四子的统治权。他对九门提督言词训斥,因为他是先帝遗诏“唯一的、可疑的见证人”,同样,朝鲜的史料中也没有“八人面谕”说法,而是把隆科多弄错成马齐,说是马齐承遗诏。
第四,雍正朝的官方史料上关于康熙逝世的描述前后矛盾,不合情理,比如说官方记载宣称康熙病危前,召众皇子及隆科多速至宣布遗诏,却只将传位遗诏告知允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对要继位的胤禛仅告以“病势日臻之故”;康熙逝世后,胤禛方得知由自己继位。在康熙死前十个小时内,胤禛曾三次入寝宫问安,康熙为何不将传位诏书告诉他呢?须知,要使胤禛继位名正言顺,在皇位继承问题争夺异常激烈时,让继位人心中有数,预作准备,避免临时出现异常乃至流血是十分必要的;若胤禛不知自己将继位,就很可能出现对他十分不利的情况.
第五,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自己也说过一些与“八人受谕”相矛盾的话。雍正说:允禩、允搪都亲承康熙遗诏,方才“肯贴无一语,俯首臣服于朕之前”。但雍正又说:“皇考升遐之日,朕在哀痛之时,塞思黑(允搪)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若非朕镇定隐忍,必至激成事端”;“圣祖仁皇帝宾天时,阿其那(允禩)并不哀戚,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愤可知”。 胤禩、胤搪的举止不像在十个时辰前就已知道传位的遗诏,倒像是刚刚听到雍正要即位的消息而胸怀激愤的神情。按《大义觉迷录》的说法,“八人受谕”的现场有皇十七子允礼等人在寝宫外伺候,而留存的隆科多密折上却说:“圣祖皇帝宾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亲王(允礼)在内值班,闻大事出,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衔,告以皇上绍登大位之言。果亲王神色乖张,有类疯狂,闻其奔回邸,并未在宫迎驾伺候。”所以,允礼根本不在寝宫外伺候,也不知道传位雍正的遗诏。
第六,胤祯回京奔丧时,雍正曾密令在路上拦截收缴他与康熙往来的所有奏折密信,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雍正如此心急的收缴胤祯与康熙的奏折,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可能是为了销毁康熙有可能传位于胤祯的证据,(雍正下令统一收缴百官奏折是在一段时间后)。(详见后面)
第七,康熙常常亲手书写谕旨,而史料也记载康熙去世前曾在两处地方留下关于身后妃嫔去向安排的谕旨, 康熙去世后谕旨被雍正找到,并按照安排执行, 既然连妃嫔康熙都如此细心的书写了谕旨放于不同地方,那么更为重大的皇位继承人问题,康熙为什么没留下任何书面谕?
第八, 雍正生母德妃的表现有悖常理,雍正即位后,她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而且要以身殉康熙帝,被雍正阻止。接着又拒绝受封为皇太后,拒绝移居到太后应住的宫殿慈宁宫。而几个月后,她便暴病而亡。
第九,雍正即位时是45岁,且体质偏弱,相比之下,胤祯35岁,不仅年纪合适,他长期奔波在青藏高原上,也说明身体相当健康。
有人说康熙不可能让储君远离京城,因为赶不及回来即位的;也有人回答,那康熙常带着太子出巡远处,比如江南,如果康熙发生了意外,那么太子从江南赶到北京即位也得走半个月,那么他不担心京城会有政变么?如果不担心有大臣揭竿而起和其他儿子篡太子的位,那么如果他属意十四阿哥,他似乎也不应会担心十四阿哥赶回来的档期中有大臣揭竿而起和三阿哥四阿哥等篡位吧。
雍正在康熙去世后第二天,晋封公延信为贝子,命延信驰驿赴甘州掌抚远大将军印信,并下了一道密谕给他:“你抵达后,将大将军王所有奏折、所有朱批谕旨及伊之家信全部收缴封固后奏送。如果将军要亲自带来,你从速开列缘由,在伊家信(等)带至京城前密奏。你若手软疏怠,(使伊得以)检阅奏文后,并不全部交来,朕就生你的气了!若在路上遇见大将军,勿将此谕稍有泄露。”有历史学家怀疑雍正如此心急的收缴胤祯与康熙的奏折,以及严防胤祯亲自带奏折家信到京,是为了销毁康熙有可能传位于胤祯的证据,(雍正下令统一收缴百官奏折是在一段时间后)。
十二月初七日,延信与赶往京城的胤祯在陕西榆林附近相遇了。遵照雍正旨意,延信未向胤祯提及此密谕。十二月二十日,延信行至凉州,当他“闻得大将军王的小福晋们都于十二月初五日经过凉州朝京城去了”的消息后,即于翌日密奏,并详细讲述了胤祯家属可能经过的两条路线以便雍正派出亲信,拦截搜索他们可能带走的家信及其它材料。
经此一举, 胤祯当然十分悲愤,他抵京后,在景山寿皇殿拜谒乃父灵柩时,见到雍正,不肯下跪,侍卫拉锡见此僵局,连忙拉他向前。他大发雷霆,怒骂拉锡,并到雍正面前,斥责拉锡无礼,说:“我是皇上亲弟,拉锡爱虏获下贱,若我有不是处,求皇上将我处分,若我无不是处,求皇上即将拉锡正法,以正国体。” 后胤禩从账房中走出,“向允禵云,汝应下跪”,胤祯“寂然无声而跪”,后来这件事情又成了胤祯的一大罪状:“阿其那见众人共议允禵之非。乃向允禵云,汝应下跪。便寂然无声而跪。不遵皇上谕旨。止重阿其那一言。结党背君,公然无忌。”
康熙皇帝的真正遗诏是什么?康熙传位之谜:康熙传位给谁?
2006-2021 www.zbqzw.com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