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
栏目:造句大全 查看: 10
吐蕃 造句详情如下:
- 1、李白扫平突厥、吐蕃、契丹的叛乱,功盖天下,为何蒙受“龙韬”。
2、吐蕃国师鸠摩智,曾在天龙寺力敌大理众多好手,其中不乏段正明等人,而掳走段誉。
3、狼狈逃窜的南宋小朝廷处在金、夏、吐蕃、大理以及汉奸政权大齐的重重包围中,奴颜婢膝,以延残喘。
4、可是,承宏在龙椅上只坐了十天,吐蕃大军便败退出城,承宏无人管顾,“逃匿草野”,代宗对他赦而不诛,流放华州,后来死在那里。
5、夏、吐蕃、大理以及汉奸政权大齐的重重包围中,奴颜婢膝,以延残喘。
6、回纥之部,白霫、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聚,俯伏内向,何可胜数。
7、但一则消息,让全真遗子,吐蕃后人,千门门客,钦天天子以及天下的三教九流再次蠢蠢欲动、谁能成就不世之功,又有谁成为野坟孤魂。
8、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
9、她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俘虏——吐蕃大首领,却发现吐蕃大首领面无表情,沉吟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10、王忠嗣、李白扫平突厥、吐蕃、契丹的叛乱,功盖天下,为何蒙受“龙韬”。
11、唐肃宗(756—762年)时,吐蕃占据安乐等州,吐谷浑再迁往朔方(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和河东(山西省蒲县),部众分散,被称作吐浑、退浑。
12、可就是这样,吐蕃人也没有攻进沙州半步。
13、两宋时期政权分立,民族矛盾尖锐,陇右地区先后由宋、西夏、吐蕃与金分而统之。
14、吐蕃与内迁党项部落关系等方面。
15、南宋末年,朝野上下奸臣当道,外有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以及逐渐强大的蒙古威胁,实乃内忧外患,乱世之秋也。
16、吐蕃东扩是吐蕃王朝前期军事化体制的必然产物.
17、只可惜宋王朝太倒霉了,辽、金、蒙古,一个比一个厉害,西边还有西夏、吐蕃诸部,最终南宋抵抗蒙古抵抗了几十来,还是在涯山彻底覆灭,令人扼腕长叹。
18、吐蕃文物曾通过不同途径流散于海外,主要包括金银器与织锦。
19、陈涣然率领残存的万余名唐军将士也恶狠狠扑向吐蕃人前军,吐蕃人猛然间遭受内外夹击,惊骇之下四处奔逃……
20、乾元之后,吐蕃乘我间隙,日蹙边城,或为掠劫伤杀,或转死沟壑。
21、当时的敦煌被称之为沙州,于781年陷于吐蕃,吐蕃在最终夺得该地区以后,便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巩固其在当地的统治地位。
22、、南宋末年,朝野上下奸臣当道,外有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以及逐渐强大的蒙古威胁,实乃内忧外患,乱世之秋也。
23、大帐中正在摆宴,洗尘接风,吐蕃作陪,觥筹交错喜气洋洋。
24、伏见突厥、吐蕃、契丹往因入侍,并被奖遇,官戎秩,步黉门,服改毡罽,语习楚夏,窥图史成败,熟山川险易。
25、而就整个西北沿边地区来说,吐蕃诸部及党项羌部大量散居,他们各自成为宋夏抗争的前沿力量。
26、吐蕃来的膏药!五痨七伤骨断筋折,您只用一帖管好!
27、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人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险屯聚自保。
28、吐蕃、党项岁入边,伦兵寡,数格虏,败,贬巴州长史,徙务川尉。
29、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和松赞干布合葬于雅隆琼结王墓中,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
30、吐蕃赞普死,李治派遣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持皇帝书信前往吊祭。
31、西夏、吐蕃与金分而统之。
32、手工业生产技术,但据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财物换和平是不争的事实。
33、凉州城门大开,李林龙、陈涣然率领残存的万余名唐军将士也恶狠狠扑向吐蕃人前军,吐蕃人猛然间遭受内外夹击,惊骇之下四处奔逃……
34、吐蕃王朝第九代藏王布德共杰时代,藏区已有制造金属的工艺.
35、七至九世纪,随着吐蕃的兴盛与衰落,吐蕃与党项之间发生了密切关系,这表现在吐蕃与被征服地区党项各部的关系、吐蕃与内迁党项部落关系等方面。
36、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
37、壬子,吐蕃寇临泾,癸丑,寇陇州及普润,大掠人畜而去;百官往往遣家属出城窜匿。
38、吐蕃、契丹往因入侍,并被奖遇,官戎秩,步黉门,服改毡罽,语习楚夏,窥图史成败,熟山川险易。
39、吐蕃一度强盛,后来山头林立,互争雄长。
40、若夫北庭、回纥之部,白霫、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聚,俯伏内向,何可胜数。
41、从这段出自吐蕃之口的话可以看到,吐蕃将其周边的天竺、大食、突厥、拔悉蜜等均列入了“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欢忭而听命差遣”之国。
42、 夏、吐蕃、大理以及汉奸政权大齐的重重包围中,奴颜婢膝,以延残喘。
43、吐蕃趁乱夺去了唐朝河西及湟善等五十郡,六镇,十四军,唐人子孙皆为奴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