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是什么意思,婺源县的意思

婺源县是什么意思,婺源县的意思

    拼音:wù yuán xiàn 
    词条内容:婺源县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省、浙江省交界,是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县。婺源县为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村落遍布乡野,保存完整,且独具徽派风格。境内多森林、溪流,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共生共融,人民生活质朴安逸,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县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行政地名命名的著名国家级旅游景区。
    简介;婺源婺(wù)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和国家历史名城古徽州首府歙县。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中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婺源还有世界濒临绝迹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婺源是鸿儒朱熹的故里、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学者金庸的祖籍地。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婺源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万余件,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誉;傩舞、茶道、抬阁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文物保护单位13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名称来历;婺字的意义《康熙字典》婺:【星经】须女四星,一名婺女。又【集韵】迷浮切,音谋,美貌。
    《辞海》:古星名,即“女宿”。
    《现代汉语辞典》:(1)婺江,水名,在江西;(2)指旧婺州,在浙江金华一带。
    对婺源的错误解释;一是以“婺水绕城三面”,故名;婺源县城确有一条河绕城三面而过,但是这条河虽然称为婺江,它却是乐安河的上游,它之所以称为婺江,是因为先有婺源,而后才把它称为婺江。
    二是“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故名;休宁隶属婺州是隋代的事,只有18年的历史,而婺源建县是在这以后约140年,相隔了一个朝代,此说法有误。
    三是“以县东大鳙水流入婺州”,故名。鳙水虽流至婺州,在金华也称作婺江,但并不能说明是婺之源也,这种说法也有误。
    对婺源的正确解释;婺源历史悠久,素有“书乡”、“茶乡”之称。相传商周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置县,适逢婺女星出现,是为天呈祥瑞,帝王爱美趋吉而定县名为婺源,故此说更能体现婺源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人民追求幸福吉祥的命名本意。
    历史沿革;婺源建县的历史有1200多年。本县地域在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属江南东道歙州休宁县地(部分属江南西道饶州乐平县地置),隶江南东道歙州(治今歙县)。历唐宋元明清皆属歙州、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民国元年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3年(1934年)改隶江西省,36年(1947年)复隶安徽,38年(1949年5月)又划至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 
    唐至1911年
    婺源篁岭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洪真谋反,以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一说浮梁县的游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婺源属之。婺源从建县自歙州始,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隶属徽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所以婺源自740年建县到1911年推翻帝制,都归属于徽州管辖。
    民国至1949年
    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省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管辖;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重属浮梁专区。
    1950年以后
    1952年10月,划归江西省上饶专区管辖。
    1984年,设置清华镇建制(赣府厅字[1984]357号)。
    1985年4月18日,设立珍珠山、武口、晓林、凤洲乡(赣府厅字[1985]230号)。
    1993年,撤销秋口乡、江湾乡、赋春乡、中云乡,设立秋口镇、江湾镇、赋春镇、中云镇(赣民字[1993] 34号批复)。
    1994年11月25日,撤销许村乡、镇头乡、大畈乡、思口乡,设立许村镇、镇头镇、大畈镇、思口镇(赣民字[1994]238号批复)。
    1997年8月18日,撤销太白乡,设立太白镇(赣民字[1997]175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1个镇、16个乡:紫阳镇、清华镇、大畈镇、江湾镇、思口镇、秋口镇、赋春镇、镇头镇、中云镇、许村镇、太白镇、沱川乡、段莘乡、古坦乡、浙源乡、溪头乡、鄣头乡、甲路乡、晓鳙乡、武口乡、潋溪乡、龙山乡、高砂乡、珍珠山乡、晓林乡、梅林乡、凤洲乡。
    1999年5月31日,撤销武口乡,并将梅林乡的上梅洲村委会、潋溪乡的东岭坞村委会划归紫阳镇(赣民字[1999]125号批复)。
    2001年12月3日,撤销潋溪乡,西坑村委会划归紫阳镇;杨溪、善坑村委会划归梅林乡;撤销晓林乡,划归中云镇;撤销晓鳙乡,划归江湾镇。
    2003年8月19日,鄣山乡更名为大鄣山乡(赣民字[2003]190号批复)。
    2003年9月28日,撤销高砂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
    2003年10月21日,撤销梅林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撤销大畈镇,成建制划归江湾镇管辖。
    2005年3月17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婺源县撤并乡镇的批复》同意撤销婺源县龙山乡,成建制划归中云镇管辖;撤销凤洲乡,成建制划归许村镇管辖。
    2006年1月20日,撤销甲路乡,成建制划归赋春镇管辖;撤销古坦乡,成建制划归大鄣山乡管辖。
    文化人文;人文环境婺源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之一。鄣山有皖浙赣省委旧址,名胜古迹有灵岩洞群、彩虹桥、龙天塔,李坑、思溪、理坑、延村等明清建筑群。婺源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万余件,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誉;傩舞、茶道、抬阁等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3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教育;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363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学历33757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主要中学有婺源县第一中学、天佑中学,紫阳中学。
    婺源方言;婺源小桥流水据《赣东北方言调查研究》一书记载,婺源是江西重要的徽语区之一(另有两处是德兴和浮梁)。婺源县为唐开元二十八年分休宁县(今隶安徽省)和乐平县之地而置,长期属歙州(后相继改为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民国时属安徽省,1935年后改属江西。但是,1947年-1949年又一度划归安徽。因此,自公元720年至今,婺源方言已流传了1200多年,是江西地区流传较为久远的方言之一。  
    婺源方言对“之”字的理解与用法接近古汉语。“之”用在句末,作语气助词,表示已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如“吃之,去(ké)之、没(mé)之”。这种用法,在婺源东部方言中,同样适用于“兮”,如“吃兮、去兮、没兮”。此外,古汉语中不常见的“相”代第一人称的情况,在婺源方言中也可以找到,如“相帮”(帮我一把)。
    交通;婺源县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多山属黄山余脉江南丘陵地带,境内主要交通有307、308省道,杭瑞高速(景婺黄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德婺高速)公路,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江西对接长三角,打造长三角后花园的前营阵地和大门。
    铁路;婺源到浙江衢州150公里;到江西上饶170公里、到景德镇80公里;到黄山120公里。九景衢铁路从铜九铁路湖口站引出,向东延伸至上饶市婺源、德兴,止于浙江衢州。京福高速铁路婺源段在2014年建成通车,通车后将会改善婺源的出行条件。
    北京、南京方向的游客可在皖赣线黄山站下车,转乘汽车前往;福建方向的游客从景德镇乘汽车前往;上海方向的游客可乘浙赣线至浙江衢州下车,转乘汽车前往。
    公路;景婺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黄山到婺源约55分钟车程。2012年12月上德高速全线贯通,至使上饶至婺源全程高速。衢州到婺源,约3小时;从南昌到婺源,高速约3小时;从杭州到婺源,约3小时;从上海到婺源,约5小时。
    航空;婺源当地没有机场,但相邻非常近有景德镇机场,黄山机场,南昌机场,衢州机场,上饶三清山机场。景德镇机场到婺源县城约1小时;黄山机场到婺源县城约1个小时;景德镇和黄山是和婺源交界、离婺源最近的两个城市,下飞机后可走省道或高速进入婺源;南昌机场到婺源县城约3小时;衢州机场到婺源约3小时。
     

词语